close

隨著台灣越來越多企業、NGO甚至政府漸喊出要推動所謂的"影響力投資",身為一個小散戶或者不太懂投資世界的我們。到底影響力投資是什麼東西,感覺是一種想當高大尚的議題,企業和政府都要來做好事情了嗎? 那些企業終於要覺醒了嗎? 

首先先來整理最近看到的三篇文章提供給大家參考,再來有個介紹說明影響力投資到底是什麼,讓大家有個輪廓。

首先是這三篇文章:

1. 完備台灣環境,讓影響力投資入法,產官學研齊聚初擬政策指南:https://reurl.cc/0jW4dA

2. 重新定義成功的銀行業 Banking for Impact向全球發聲:https://reurl.cc/GmN55x

3. 想用投資做好事?普羅大眾也可以參與的影響力投資:https://reurl.cc/noYqql

這三篇有一個共通點,就是都提到影響力投資(Impact),我們先稍微了解一下什麼是”影響力投資”?

 

參考楊博士的說法,影響力投資係指資本使用的目的能同時產生社會或環境(Environmental and Social, E&S )及財務報酬,再根據主導投資的人希望將財務報酬或E&S 效益做什麼樣程度的取捨,可以簡單依照下方的光譜做一個分類。

圖片1.jpg

在圖中的最左邊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傳統投資,以追求財務利潤最大化為目的的投資,只要有財務報酬就好,不會理會其他E&S的正面或負面衝擊。而在圖中的最右邊,我們稱之為公益型投資,以解決的社會或環境議題的投資,但投資報酬往往無法掌握的投資方式,甚至常常會犧牲財務報酬。這樣的分類方式也是一個初步的理解方式,畢竟目前尚未有一個非常一致的說法,作者就先以我覺得很好理解的方式進行說明。

另外,先給大家一個觀念,我們現在所熟知的國內大型法人(Buy-Side),像是國泰人壽(在台灣是永續投資領域領導者),大部分的資產還是多在責任投資或永續投資程度,更遑論其他金融投資機構,大部分的資產都還在傳統投資的程度而已。有興趣者可以自行搜尋各大型投資公司的企業永續報告書。

今天要介紹的影響力投資就是主軸以解決社會或環境問題下,又同時能夠兼顧財務報酬,或許利潤不會到非常高,但是往往可以創造非常龐大的社會價值。(以上就是大家常常理解的觀念)

但是,身為FSA 的Candidate 要帶給大家,不一樣的內容,根據SASB 的定義,影響力投資的

  • 目的:”必須是以達到環境或社會影響力,而進行的投資”方屬於此。如果是非特定目的而產生環境或社會影響,將不可以算impact investing”。
  • 衝擊(impact)衡量:至於如何衡量衝擊大小,將以是否有達到特定目的進行量測,這樣的方式可以是質化或量化。
  • 舉例:影響力投資有很多不同的形態,像是綠債(Green Bond),或特定專案投資。而在銀行授信上,像是綠建築抵押貸款也算是一種影響力投資。

 

另外,也提供另外一個定義來自於「全球影響力投資聯盟」(Global Impact Investing Network, GIIN)的定義:「有意為社會及環境造就正面的、可衡量的影響力,也同時創造利潤的投資,就是影響力投資。」可以感覺的到,GIIN的定義相較SASB 的定義稍微寬鬆,畢竟這個組織是希望促進全球的資金流都可以進行影響力投資,(但是這往往就會早造成一些漂綠, Green Washing)

 

以尚有提到很多新的名詞,就等之後慢慢再來補充說明了

最後記得點回去文章讀一讀,了解世界發生了什麼事情。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Weihan4644 的頭像
    Weihan4644

    Wayne 的 部落格

    Weihan464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